◆作者:sakuai 時間:2006-11-26 02:16:37
我在看了這齣戲第一集後,本來已決定先停下來, 等全部播畢了再來一口氣看完的。 可是啊~~畢竟這樣的題材太吸引我,心癢難耐啊~~ 終於還是找了個休假日,一天連趕五集,追上了日本播出的進度! 看到目前第六集,在劇情上剛好算到了一個小小的中場休息。 S樂團功成身退,一個看似更專業的團體即將成軍; 野田妹原本的音樂天份自此似乎也將進入另一個考驗的階段.... 本想等到所有集數播完再寫心得的,但是又已經有一肚子的話想說了, 憋著難受啊~~~好吧!那就,在等第七集播出前, 來個中場休息心得大公開好了.....
感想一:
看了這部戲,會很好奇原著漫畫是如何來呈現作品中提到的音樂? 畢竟用文字來描述音樂是不太容易的, 透過角色的對話或旁白又能傳達多少古典音樂的樣貌呢? 因為我覺得日劇版畢竟有聲音、有配樂, 整體的呈現比起漫畫版會不會「立體」很多呢? 而據說漫畫版就已經非常好看了,那又會是怎麼樣的一種呈現方式? 很好奇。
感想二:
其實這齣戲的情節真是熱鬧的可以。 就看著一堆奇奇怪怪的人物做著誇張的動作和表情, 好笑是好笑,但,如果不是其中講了許多古典音樂相關的內容, 也許我會覺得看久了耳朵眼睛很累吧?! 所幸這齣戲的節奏掌握得很好, 每每在我覺得快要誇張過頭、熱鬧過度到讓我不耐煩的時候, 劇情總是會適時拉回,然後開始安靜下來, 練習、研究、討論音樂、或者正式上場演奏, 把玩野的心適度地收回來。
感想三:
整齣戲的古典配樂部分用得恰到好處,真的很棒!這是要用力拍拍手的。 許多時候,劇情一個轉折處,恰好配上情節的音符才一響起, 就會讓我不由得會心一笑,覺得這音樂用在此處真是妙極! 這需要非常熟悉古典音樂、同時還要很有幽默感的人才做得到吧! 然後,如果是常聽古典音樂的人,就會有「深得我心」的痛快, 所以,在這方面,我看這齣戲一直有很過癮的感覺!
感想四:(重點來了!)
看到第二、三集的時候,心裡一直在想,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角色?為什麼是這樣的呈現方式? 然後,隨著正襟危坐、一板一眼的千秋王子逐漸改變自己的態度, 我就懂了~~~ 整齣戲,至少到目前的第六集為止, 就是在說--「古典音樂可以不要這麼嚴肅吧!」
大家看看千秋王子的心態和對音樂的想法吧! 他是一個正統古典音樂家庭出身的富家子弟, 從小接受菁英式的古典音樂教育, 還得以親炙歐洲最頂尖指揮家的教導; 他鋼琴彈奏一流,在進入大學鋼琴系之前,小提琴拉得更好, 他的志願是要成為一流的指揮家...... 那是一個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古典音樂家應如是」的姿態 --- 專業~規矩~嚴謹~~~ 那是個頭抬得高高的人, 生活在環境優渥、不知民間疾苦、正統而嚴肅的世界。
這應該也是一般人對於「古典音樂」的第一印象吧! 它好像很遙遠、跟我們的生活沒有任何交集, 它還很難懂、很艱澀, 應該是個只有有錢人衣香鬢影地坐在音樂廳裡, 正襟危坐地聆賞枯燥到可能會睡著的音樂的世界吧! 所以,大部分人一聽到「古典音樂」這個字眼, 總是好像看到什麼洪水猛獸, 總是不自覺地馬上搖搖手,退避三舍連連說著不懂不懂...... 任憑人家說,其實如何如何,但還是拒之千里比較安全......
千秋王子、包括A樂團就是這樣的刻板印象中的古典音樂人。 他們擁有非常高超的音樂技巧,自視甚高, 然後,對身邊的異己總是以上對下的眼光睥睨著, 彷彿自己高人一等, 是的,就像個王子一般看著庶民~~~
那麼,從這個觀點出發, 野田妹、小峰、真澄,還有整個S樂團, 不就是專門用來顛覆這個世界的嗎? 看看野田妹! 才氣縱橫不自知,但總能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樂裡, 雖然彈奏的風格完全不按牌裡出牌, 然而表現出來的成績,就連千秋王子都不敢小覤。 小峰,家裡就只是經營一個普通的小餐館, 喜歡音樂、很會拉小提琴,但一心只想往搖滾樂發展, 就連考個期末考演奏個正經八百的曲子, 也硬是要拉得歪來扭去、十足搖滾精神。 真澄和整個S樂團都是這樣的落後生。 他們在師長的眼中, 全都是演奏成績很差的學生, 但其實卻是生命力十足、各具特性的孩子。 他們演奏出來的古典音樂,也許沒有中規中矩的A樂團的細緻, 但卻擁有A樂團所無法擁有的活力和親和力。
所以,再從這個觀點來看, 這部作品就一定要是這種誇張到可以讓人哈哈大笑的漫畫風格了! 因為,它就是不要讓你正襟危坐, 它就是不要按牌理出牌, 它就是要顛覆古典音樂在一般人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形象! 它就在告訴你, 你看,這齣戲好看又好笑吧! 但是裡面有古典音樂呢!還很好聽對吧! 看完戲之後,還會讓你想把原曲找出來好好聽一聽對吧! 但這是古典音樂喔~~(這齣戲從頭到尾所有的演奏都在提醒你!) 一樣的旋律、一樣的演奏編制, 為什麼以前的古典音樂就讓人覺得這麼不可親近? 為什麼經過這齣戲的引介, 古典音樂一下子就變得又好聽又好玩? 因為古典音樂裡有野田妹、有小峰、有真澄, 還有那讓人爆笑到差點從椅子跌下來的S樂團版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 你能說這不是古典音樂嗎? 它是啊~ 所以,古典音樂其實可以不用那麼嚴肅看待的!對不對? 它可以很生活化、很爆笑或者很幽默的! 雖然像A樂團那樣的世界是古典音樂的一部分,但那可以不是全部。 古典音樂也有像S樂團這樣的詮釋方式存在呀!
所以,這齣戲的片尾曲就一定要是蓋希文的「藍色狂想曲」啦! 這首曲子無論從音樂史或是作曲技巧來看, 都是承襲自古典音樂卻又完全不按牌理出牌的經典之作! 從這樣的片尾選曲, 其實就可以一窺作者(製作人、原著、改編)的用心了。
感想五:
其實,在現在的古典音樂世界中, 也有許多人在做著聯繫一般大眾的橋樑。 這樣的呈現方式範圍非常寬廣, 有些部分會被稱為跨界音樂(cross-over), 古典可以跨爵士、可以跨流行、以前更有人跨過舞曲。 Michael Bolton 拉直嗓子唱「公主徹夜未眠」也許無法跨進真正的古典, 但這肯定是跨了一腳進來了! 馬友友也很愛跨界,他和Bobby McFerrin 的合作, 真是好聽極了! 好吧!如果說跨界不算古典音樂, 那麼在台灣賣得嚇嚇叫的三大男高音首次攜手合作那張專輯, (2003年為世足賽的那張) 很多人很愛聽啊! 那裡面幾乎都是古典音樂喔!但是很好聽吧~~ 所以說,古典音樂沒那麼可怕嘛~
感想六:
這就讓我想到, 小時候當我還是往這個正襟危坐的世界努力的孩子時, 有一天, 被我的家族裡一位只聽古典音樂的長輩發現我在聽西洋流行歌曲。 當下他以責備的語氣怪罪我,「妳怎麼在聽“這種“音樂?」 當時,小小年紀的我口才差反應慢,不知該怎麼反駁。 但是,心裡很反感的是, 為什麼喜歡古典音樂就不能喜歡西洋歌曲? 我不覺得喜歡古典音樂就比較「高尚」啊!
是不是,這樣的一番責備在我心裡發酵, 讓當時正值青春期的我更加叛逆? 或者, 我只是認清自己的個性和耐力都不足以待在那個封閉的世界裡孤軍奮戰, 所以,後來我在決定未來大學系所志願的關鍵時刻, 選擇從音樂專業的大門前轉身離去。 你們可以說是古典音樂選擇不要我這種沒有毅力的學生, 但我至今沒有後悔過當初的決定。 不是古典音樂不好, 而是,當初有太多那種「本位主義」的人, 讓我覺得留在那樣的世界實在很不舒服也很不快樂。
好啦~~最後的感想七:
我覺得,古典音樂終究有它很美的部分, 那確實是需要技巧更精進的人用成熟的心靈才能傳達出來的境界。 所以我猜,野田妹被千秋王子的拉二刺激到了之後, 接下來應該就是她要改頭換面,步入另一個更專業的境地了吧? 還有,那新成立的樂團裡, 有千秋、有A樂團首席找來的專業好手, 但也有小峰和真澄這樣的另類好手, 最後,作者會不會藉由這樣一個融合了這兩個極端世界的音樂家, 來暗喻古典音樂正需要這兩種人的交流與心靈撞擊, 才能讓這樣一個世界更臻完美? 而,千秋的罩門 --- 不敢坐飛機→無法進軍國際成為一流指揮-- ,最後大概也要透過野田妹琴藝的突飛猛進, 比如說參加國際大賽等重要事件來臨門一腳將千秋踢上飛機? 嗯~~這部份感想純屬個人想像,大家隨便看看就好!
_________________ 歡迎來我家讀日劇、過生活 http://www.wretch.cc/blog/saku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