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重寄密碼 加入會員 简体
日本偶像劇場
   動畫 人氣榜 綜合    動畫
綜合
︙☰
回上一頁
《花燃》第九話:「高杉晋作、参上」(高杉晋作、拜訪) kyokaku 2015-03-01 19:06:23
◈剧情概要:(Episode Timeline:1857)

► 杉文(井上真央 飾)的努力有了代價。被關禁閉的兄長吉田松陰(伊勢谷友介 飾)在杉家開了私塾,以久坂玄瑞(東出昌大 飾)為首聚集了不少的年輕人,杉文為這些私塾學生做飯也熱衷於討論學問非常的忙碌,但是松陰並未收私塾學生任何費用而使杉家更加的窘困。在那時高杉晉作(高良建吾 飾)突然出現,晉作的祖先代代都是藩國的高官而晉作將也是高杉家的繼承人,但他不管做任何事都只有三分鐘熱度,所以到私塾也是來看看而已。不過松陰知道晉作內心的熱誠而以讚美久坂來激起晉作。杉文希望生活富裕的晉作也能成為私塾生,但晉作的父親小忠太禁止晉作與松陰接近,但晉作已被激發出向學之心。另一方面,杉文的弟弟敏三郎(赤永悠希 飾)也已是一個堂堂的成年人,但杉文卻沒有特別注意到……。





[附註]
► 第九集前段有一場高杉晉作觀看相撲比賽的趣味戲,杉文啞巴的弟弟敏三郎也在場邊觀看,他發現有位力士用犯規的動作贏得比賽,他勇敢站出來揭發,高杉晉作聲援他,並向那位投機的力士挑戰,當他下場脫掉上衣要單挑比賽時,用力士比賽前灑鹽的鹽盒砸向那位力士,接著一個飛踢動作將他踢出土俵的草袋圈。幾位力士發覺他們是來找碴鬧場的,惱羞成怒要追打高杉晉作和敏三郎,於是上演一場街頭追逐戲。這場相撲戲除了增加趣味笑料外,也巧妙透過戲劇形式來介紹日本傳統的國技運動!筆者正好之前有研究過「日本相撲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識,特在本文最下方的【參考資料】附上一篇相撲簡介文章供參考。

► 日本江戶時代實施社會階級分明的封建制度,不同階級身分可從他們的髮型和服飾即可容易分辨出來。`医者`不是武士階級,不能剃月代頭,所以《花燃》劇中的久坂玄瑞的造型就不是月代頭,他梳的是`束髮`髮型(頭髮後梳再綁一個馬尾的方式),因為他是医者的身份。另外,他也不能配戴長`太刀`,和服穿的是`十德`羽織款式。小田村伊之助是儒者身分,也不是武士,所以也沒有剃成月代頭。吉田松陰原本是武士階級,但是他曾脫藩跑去全國各地遊學,又因偷渡出國被判刑,所以,他被消武士身份,他也不能剃月代頭,他的家人(父親和兄弟)全部都是月代頭造型。

► 吉田松陰的松下村塾,最受歡迎的的課程是在晚上的`自由談`,沒有教科書形式的課本,全部自由發揮暢談各種事物,包括他遊學各地的所見所聞、批評時事、評論世界形勢、痛批德川幕府的無能封閉鎖國,有時談到天明才結束。松陰的有些學生,白天在明倫錧上學,晚上才來聽課的。「維新三傑」的木戶校允(桂小五郎)只比松陰小3歲,也是他的學生,桂小五郎原本也是`医者`後裔的身份,本姓為`和田`,8歲時去當桂九郎兵衛的養子,才繼承武士的階級身份。

► 本集的主要人物高杉晉作,由於是譜代家臣的身份,屬於貴族高官的公子哥兒,個性放蕩不羈,劇中很含蓄的描述他常在女人堆裡玩樂(例:本集他帶杉文的啞巴弟弟去見識體驗女人粉味招待),他一生與女人的風流韻事非常多,非常熟悉男女間的生理需求和奧妙效果。二戰期間最為人所詬病批評的日本慰安婦制度,據傳最早是高杉晉作所創設的。高杉晉作後來所組的奇兵隊(不限階級身份所組成的一支軍隊),戰力超強的原因之一,就是高杉晉作獨創的慰安婦制度,讓男性士兵精神壓力適時的舒緩解放,以維持高昂的精神戰鬥力。

~~~~~~~~~~~~~~~~~~~~~~~~~~~~~~~~~
◈《專題》幕末「公武合體」派長州藩長井雅楽主張的「航海遠略策」介紹
 ~幕末推動失敗導致日本內戰(戊辰戰爭),明治維新重新採用推動獲得開花結果

► 1853~1854年美國黑船來航後,1858~1859年日本白色恐怖「安政の大獄」時期,當時長州藩對幕府恭順,把日本江戶幕府末年主張「大攘夷」的思想家、教育家、兵法家吉田松陰以「蠱惑人心」的罪名送往江戸伝馬町牢屋敷,1859年10月27日上午,吉田松陰在江戶傳馬町監獄中被問斬。

► 當時長井雅楽(Uta Nagai,長州藩士,1819~1863)任長州藩直目付(監督大名和旗本的役職)沒有制止或為吉田松陰申辯,被松陰弟子桂小五郎、久坂玄瑞、高杉晋作、伊藤博文、山縣有朋、吉田稔麿、入江九一、前原一誠、品川弥二郎、山田顕義認為是主謀。1862年初,久坂玄瑞與前原一誠更試圖暗殺長井雅楽未遂。

► 1861年4月,長井雅樂向長州藩主毛利敬親(第13代藩主,1819~1871)提出一份建議書,主張「航海遠略策」(Voyage farsighted policy plan,政治和外交思想策略論述)。

► 幕府由於身處最前線與外國折衝,所獲得的情報最多,知道攘夷行不通,可是又不敢斷然揚棄傳統包袱,因此只好采取「消極性開國」的方針。孝明天皇(1831~1867)與其下的多數公卿,由於久居深宮,又沒有與外國交涉的經驗,因此完全不了解世界情勢,只會情緒性地主張攘夷。一邊採取「開國」方針,另一邊強烈主張「攘夷」,這就是公(朝廷)武(幕府)雙方總是處於緊張對立狀況的主要原因。

► 文久元年(1861)左右,長州藩長井雅樂提倡的「航海遠略策」把「開國」與「攘夷」兩個表面上看起來水火不相容的主張巧妙地結合起來。「航海遠略策」的內容是這樣:日本必須「攘夷」,可是絕非胡亂的看見洋人就砍的情緒性攘夷,而是採取積極性開國的方針,努力富國強兵,稱霸於全球,將洋人壓制於腳下。這樣才是「真正的攘夷」之真攘夷論。又說主張「破約攘夷」(Breach of contract and exclusion of foreigners)者,乃逆世界之大勢而行,如真要付諸執行,必然要與狡黠的“蠻夷”一戰,論當前日本之國力,實非外夷之敵。況且鎖國之策,自島原之亂以來,已近300年,本非「皇國之舊法」。所以於今之計,不如以航海之術積極通商,發展國力,「振皇威于海外」,以壓倒世界各國,使之來貢日本。故朝廷當早撤「破約攘夷」之命,授權幕府廣布威信於海外,以上下同心,海內一和可也。

► 這個既開國又攘夷的巧妙理論,可想而知,必定較容易被公、武雙方所接受,而達到「公武合體」的目的。長州藩主毛利敬親立刻採納了長井雅樂的建議書,將「航海遠略策」定為長州藩的方針,並且派遣長井雅樂于1861年11月前往京都與江戶,向朝廷與幕府遊說。如果長井雅樂的「航海遠略策」能夠獲得各方的共識,那麽日本的現代化腳步或許不必經過內戰的陣痛還會再快幾年。

► 「安政大獄」後,為了緩和諸侯倒幕的呼聲,佐幕開國路線派以安藤信正(陸奥磐城平藩藩主,幕府老中,1820~1871)為首,策動「公武合體」(公指朝廷,武指幕府)之論,奏請朝廷以孝明天皇妹和宮親子內親王降嫁於德川幕府14代將軍德川家茂。而沒有倒幕傾向的孝明天皇這時又認為「公武合體」比較理想,希望藉此結合朝廷和幕府力量,以達攘夷目的。促成了「和宮降嫁」(1862年3月11日)後,引起尊攘派志士的憤怒。

► 1862年1月(舊曆),水戶藩和長州藩計畫暗襲擊老中安藤信正(「坂下門外之變」,1862年2月13日),櫻田門外之變後(1860年3月24日),登城時的重臣的警備更為加強,致使「斬奸」暗殺計畫失敗。暗殺雖然失敗,但持續發生的幕閣襲擊事件使幕府的威信再受到打擊,安藤信正被罷免,尊攘激進派勢力又抬頭。

► 儘管長井雅樂的「航海遠略策」正確地認識當時的狀況,是現實的良策。但陷入當時在尊王攘夷的風暴中,長井雅樂又曾逮捕吉田松陰送交幕府,松陰門下對其的叛賣恨之入骨,他們認為長井雅樂是個「姑息養奸」、「欺騙朝廷」、「弄權奸臣」,他的「真攘夷論」根本是站在幕府的立場,為幕府的“失政”辯護、粉飾,以欺瞞天皇,讓天皇也同意「開國」。

► 久坂玄瑞等也盡力於轉換藩論。1862年10月,與督促幕府攘夷的勅使三條實美一起進入江戶向並孝明天皇說長井雅樂壞話。失去了幕府方面安藤信正有力支援者之後,長井雅楽再度入京試圖為「公武合體」力挽狂瀾,而長州藩尊攘激進派勢力久坂玄瑞等更加油添醋在朝廷工作誹謗長井雅楽。朝廷上下一片攘夷聲,容易被左右的孝明天皇又開始傾向「破約攘夷」。迫於形式的無奈毛利敬親命令長井雅楽「帰国謹慎」。6月,長井雅楽遭到免職。

► 文久2年(1862年)12月12日,久坂玄瑞、高杉晉作組成「御楯組」。實行攘夷攻擊行動在品川御殿山建設中的英國公使館燒毀事件。結果,在藩內攘夷派的猛烈攻擊下,文久3年(1863年)、長井雅楽為對長州藩藩論分裂引起內亂的責任被迫切腹,享年45。

► 此後,攘夷派控制了長州藩藩政,長州藩成為全日本各藩之中最強烈主張攘夷的雄藩,也成為幕府的死對頭。長州藩尊皇攘夷派認為江戸幕府無法對抗外国勢力,攘夷還必先須打倒主張開國路線的德川幕府。長州藩尊皇攘夷派激烈的攘夷與歐美開戰(1863年5月下關砲擊外國船事件),容易轉移立場的孝明天皇又覺得不妥,幕府派在「八月十八日の政変」掌握京都政局,趕走長州藩。

► 翌年的元治元年(1864年)7月8日,京都「池田屋事件」的悲劇傳到長州藩造成藩內向京都進攻的意見開始沸騰,於是長州藩久坂玄瑞和來島又兵衛與真木和泉一起率領軍隊東上,在1864年8月20日京都御所堺町御門與佐幕派諸藩爆發戰鬥,史稱「禁門之變」(或蛤御門之變)。

► 有趣的是明治新政府成立後,政策根本不提「尊皇攘夷」,而是「開国和親」,完全與長井雅楽所提倡的「航海遠略策」路線一致。但是長井雅楽死後,掌握明治新政府的大都是松下村塾的卒塾生,被視為吉田松陰仇敵的長井雅楽被評價的一文不值,寧可捧土佐籓士坂本龍馬的場。有時走在時代的尖端~當時對的不一定是對的,當時錯的也不一定是錯的,而且不一定有好下場。長井雅楽與坂本龍馬都是例子。

~~~~~~~~~~~~~~~~~~~~~~~~~~~~~~~~~
◈【影片】

■《花燃ゆ》第9話「高杉晋作、参上」- 高画質HD 3月1日(日)(無字幕版)

★ [MioMio網站連結 ➜ 觀看完整版]http://www.miomio.tv/watch/cc167885/

■ 高杉晋作「三千世界」
[註]高杉晉作文武雙全,風流韻事豐富,其最著名的一首詩作「三千世界の鴉を殺し 主と朝寝がしてみたい」(三千世界鴉殺盡 與君共寢到天明),以他拿手的三味線伴奏演唱。


■【紀錄片】歴史館 高杉晋作・山縣有朋 奇兵隊 幕末最強軍団 (2013年)


~~~~~~~~~~~~~~~~~~~~~~~~~~~~~~~~~
◈【MV音樂欣賞】

■【高画質 フル MAD】 るろうに剣心 京都大火編 伝説の最期編 MIGHTY LONG FALL ONE OK ROCK

[註] 動漫与眏画作品《神劍闖江湖》(浪客劍心),雖是一部虛構故事,但是故事剧情又參進很多史實人物和真實歷史事件,而且情節與人物跟大河劇《花燃》有許多重疊和相關。譬如當初推薦提拔緋村劍心擔任殺手的人,就是長州藩的桂小五郎(東山紀之 飾),桂小五郎本身也是一位劍術高手,但是他是正式台面上的藩士和武士,一些不光彩、不適宜他身份去做的事,就必須找一些浪客來幫他完成一些政治鬥爭必要的暗殺政敵工作。之後,發生在長州藩內的一些重要歷史事件,高杉晉作跟緋村劍心也有一些合作互動,到了明治維新時期,最賞識緋村劍心就是山縣有朋。

■『るろうに剣心 伝説の最期編』Heartache ONE OK ROCK Cover Soundtrack Rurouni Kenshin
[註]真人電影版的《神劍闖江湖》(浪客劍心)第3部「傳說的最終篇」插曲《Heartache》(心痛)




~~~~~~~~~~~~~~~~~~~~~~~~~~~~~~~~~
【參考資料】
■ 日本相撲(SUMO)文化簡介
在日本各項傳統藝能中,一直保有高度的人氣、歷久不衰的項目,便非相撲莫屬。堪稱日本國技的相撲運動,已擁有相當悠久的歷史,而現行的制度是在三百年前確立的。在相當保守且包含許多封建色彩的相撲世界裏,學長制、師徒關係、部屋制度等傳統,常使得新進選手感到十分的辛苦,並萌生退意。因此,對選手而言,能夠站上土俵出賽,即是一項無上的光榮。另外,日本相撲協會為了向海外推廣日本傳統文化,在夏威夷等地建立了相撲學校,吸引了當地原住民及其他外籍人士的參與,進而培養出許多優秀的選手。台灣民眾較為熟悉的相撲選手如小錦、曙及武藏丸,便都是夏威夷原住民。而近來備受矚目的旭鷲山選手,則是由外蒙古赴日發展的青年。相撲運動隨著現代社會的腳步而漸漸屏除封閉的大門,或許在將來不久的日子裡,土俵上出現著不同人種的選手比賽,也不足為奇了。

一、相撲的由來
►相撲歷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也是日本最早的競技活動;跟據傳說,各部落間的領導權由相撲賽決定,獲勝者所屬的部落即有最高的地位。

►相撲最早出現於宗教活動,在豐收的季節,民眾在神壇前面舉行慶祝活動之一。

►西元7世紀允恭天皇的葬禮,當時中國曾派遣特使致意,並表演雅樂和舞樂。其中的舞樂,由力士裸露上身表演角力,稱為「素舞」,日文發音與今天所稱的相撲接近,據說這就是相撲一詞的起源。

►奈良時代,相撲活動才正式進入皇宮,成為年度競技大賽。早期的相撲比賽規則並不嚴謹,拳打腳踢加摔角都上得了檯面,但是由於皇室的介入及贊助,使得這項活動漸具規模,也更接近現代相撲。

►12世紀,日本的內戰不斷,相撲攻擊技巧也在戰鬥上發揮作用,此後的武士與早期的柔道都可能與相撲有關。

►16世紀中期,在大將軍織田信長的推動之下達到全盛,比賽場地「土俵」的設立,也使相撲走向競技之路。

►相撲真正走入民間,始於17世紀的江戶時代。當時已出現了職業相撲力士,主要集中在江戶、京都等都會區,並有固定的組織。職業相撲迅速發展而平民化,也逐漸成為日本的國技。

►19世紀時相撲一度式微,加上文明開化的風潮洶湧,甚至有人提出廢止相撲的言論,但明治天皇毅然反對,而且親自舉行比賽,才使得相撲度過衰亡的危機。

►昭和天皇對相撲更是喜愛,1925年4月29日,宮中為慶祝他的生日,在赤阪御所舉辦比賽,當時仍為太子(稱為攝政宮)的他會後大喜而頒賜一筆賞金,相撲界即使用這筆賞金製作了一座優勝攝政盃。這個攝政盃促使了原來各自為政的東京和大阪兩個協會合併,後來更作為歷屆比賽的獎盃,形成相撲至高無上的榮譽。

►如上面所述般,相撲運動歷史悠久,一直受到天皇和將軍們的喜愛,即使在已經完全成為民間運動的今天,天皇和皇太子仍經常親臨比賽會場觀賞,這是其他運動所無法相比的,因此,相撲選手們自然受到社會尊敬,享有崇高的地位,戰績輝煌者更成為國民崇拜的偶像。

二、相撲的進階順序與所得
[付人] 只可算練習生,無薪水,少數零用錢,需做雜役。
[關取] 正式選手,有薪水,可享受各種待遇。
[付人] 等級是:序口(約一百人) → 序二段(約二百八十人) → 三段目(約二百人) → 幕下(約一百二十人)。
[關取] (現不到一百人) 等級是:十兩→幕內 (平幕前頭) → 小結 → 關協 → 大關(小結、關協、大關又稱三役) → 橫綱(相撲界最高級力士,自江戶時代至今只有64人)。

三、大相撲年中的比賽日期與場次
一 月 初場所(東京)
三 月 春場所(大阪)
五 月 夏場所(東京)
七 月 名古屋場所(名古屋)
九 月 秋場所(東京)
十一月 九州場所(福岡)
[註]每奇數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為比賽首日,為期十五天。

四、力士的一生:從入門、新弟子到橫綱
►職業選手入門無年齡限制,但需身高173公分以上,體重75公斤以上。

►前相撲是指序口檢查合格之新弟子即謂 [前相撲] ,這些新弟子們即在土俵上相互比賽,在十五日之比賽中,前五日比賽三勝者唯[一番出],前八日比賽中三勝者為[二番出世],前十三日比賽三勝者為[三番出世],即可在土錶上舉行[新出世]發表。並且其名字可登在番下一場比賽之[番付表]上,此後即上相撲選手之路,故名序口。又因名字登在番付表最下面,且人數眾多,字體很小,需用顯微鏡才看得到,所以又名[顯微鏡] 。

►序之口 → 序二段 → 三段目的順序是,序之口選手中比賽成績較好者,其名字可從番付表最下段上升一層為[序二段],再優者更可再上至第三層為[三段目]。三段目選手則需在國技館之相撲教習所進行一個月左右之研習,研習內容包括:相撲之歷史、知識、即為日後升上關取之簽名等。

►幕下三段目之上為幕下,由於幕下與正式選手關取之最下層[十兩]只差一步,故而在付人中可算是老大。而在大學或業餘比賽中,得第一名而入職業相撲界者,入門之時即跳升為[幕下付生]。幕下選手中此場十五日比賽內全勝者,即昇為關取之十兩;或比賽最優者,亦可在下一場比賽中昇為關取。

►十兩(十枚目)是江戶時代到明治初期幕下最上位前十名力士,每年可領到十兩金額,故名為[十兩]或[十枚目]以為幕內候補。目前東西各十三人,共計二十六人各為十兩,幕下以下七百人左右,十兩以上之關取約為七十人,約十人才有一人能昇為關取,可謂十分難。幕下及其以下之選手,每一場比賽中僅參賽七日,其餘八日需照顧、服侍關取,但昇為十兩後則十五日全部參賽,同時其待遇與以前完全不同,可謂天堂、地獄之分別,此時可有二、三位付人服侍。

►幕內(前頭、平幕) 是平安時代[相撲節會]中,強壯的力士四周圍的一層幕,故稱幕內。幕內力士其薪水比十兩更高且待遇更優,可有四、五人之付人服侍,且比賽獲勝者可得由企業界所提供之[懸賞金]。所謂懸賞金指在幕內比賽中由企業界(個人名義不可)提出給比賽獲勝力士的獎金,可在比賽前由人舉贊助企業名的旗幟繞土錶場一周,每次賞金六萬,但至少需提供五日以上,故而財力不夠亦不行。

►小結 → 關協 → 大關 (此三力士又名三役)的順序及名稱由來是: 大關之名由來在市町時代。當時相撲打團體戰,並非今日之個人戰,先取對方關 (關所、關門) 為優勝,此亦為關取之語源,而其中若有一超強力士將對方所有力士打倒者為大關。小結與關協敗陣者其排名立刻從番付表下滑,但大關則除非連續二場所敗陣,其排名不會從番付表下滑。關協必須連續三場所比賽中有一場十勝以上,且合計三十勝以上方得昇為大關。(即合計三十九場比賽中勝三十場以上)。

►橫綱:橫綱是相撲力士之最高位者,江戶時代至今僅有 64 位,可謂十分困難。江戶時代以前並無橫綱。江互時代再建寺廟及神社十的相撲表演規定,由大關昇入橫綱必須至少連續兩場比賽優勝且人格足以為全力士模範者,才有可能得此榮譽。

五、相撲的綜合知識
A.力士入場前的動作 ──
有五個步驟,分別「撒鹽」、「塵」、「四股」、「蹲踞」、及「仕切」;賽後則還有「手刀」:
 1.「撒鹽」:在日本人的觀念,撒鹽可以驅邪。力士在賽前撒鹽,除了表示驅邪,還有向神祈禱,保佑自己不要受傷之意。
 2.「塵」:即「塵水手」之意,表示自己沒有帶任何武器上場。
 3.「四股」:乃是以雙腳輪流頓地,耤由力士威武的身軀,來鎮懾躲藏在地底的邪靈。此動作的宗教意義較為濃厚,不過也有人認為是賽前的暖身運動。
 4.「蹲踞」:腳掌尖著地,雙膝外張、穩腰並將雙肩放鬆,將手放在膝蓋上,此為力士的基本動作之一。為了保持平衡,上身必須挺直以維持重心,此舉是表示尊重對手之意。
 5.「仕切」:這個動作像是四股之後直接彎下腰來的樣子,兩肘放在膝上,下巴微抬,雙眼注視對手以求精神專注。這個動作反覆幾次,力士便已將自己調整在隨時可以作戰的狀態下。
 6.「手刀」:優勝的力士,可以在接受完行司(類似裁判)的勝利呼名後,拿取所謂謂的「懸賞金」。此時力士右手手刀向左、右、中各別凌空切下,其意義是向三位神明致謝。一般而言,懸賞金只有幕內級力士才有機會拿取。

B.行司──
看日本大相撲時,在兩位力士之間有一位身穿和服手拿扇子的人,這就是相撲裁判,俗稱「行司」。全日本大相撲有45位行司,行司與相撲手一樣也有階級,最高級的叫「立行司」,專為大關和橫綱比賽時作裁判,目前只有二位立行司,即第29代的木村庄之助和第30代的式守伊之助。立行司之下有「三役行司」3人,「幕內行司」9人,「十枚目行司」8人以及23位專為幕下以下力士作裁判的行司。行司的級別可從他們手中拿著的扇子和衣服上的「菊綴」﹙一種服飾﹚來區別。一般十兩﹙力士級別﹚以上的比賽,每位行司裁判二次,最後一場由立行司木村庄之助或式守伊之助裁判。而幕下﹙力士級別﹚以下的裁判,一位行司可擔當數次。

C.年寄與準年寄──
相撲界所說的「年寄」﹙師傅﹚和「準年寄」﹙準師傅﹚是一種什麼制度呢?當相撲手退休後,常常會作為相撲協會的會員幫助部屋經營,並協助培養學生。這種年寄和準年寄制度開始於江戶時代,目前年寄限於105人。由於在年寄權力的轉讓費上時常發生問題,所以從1998年5月起,對年寄的資格重新進行了規定。規定分四類:﹙1﹚橫綱、大關﹙2﹚三役1場以上﹙3﹚幕內合計20場以上﹙4﹚十兩和幕內合計30場以上。另外,如果退休時沒有空位,則可享有準年寄的待遇,待遇規定橫綱5年、大關3年、三役以下2年。

D.相撲八項禁手(犯規)──
 1. 用拳頭攻打對方。
 2. 故意抓對方頭髮。
 3. 突然打對方之眼睛、胸部等重要部位。
 4. 用兩手同時抓對方兩耳。
 5. 從正前方抓對方之褲帶或從旁用手拉。
 6. 抓喉嚨。
 7. 踢胸或腹。
 8. 抓住對方一隻或兩隻手指。
如犯以上任何一條及判敗陣。除此之外比賽時如不小心跌倒或腳踏到土俵外,即使對手並沒做什麼亦判敗陣,還有即使即將打敗對手,但自己的手先著地或腳踩到土俵外亦判敗陣。還有比賽時腰帶被拉下,或重要部位被看到即敗陣。

E. 番付表──
番付表即為力士之排名表,由協會審判委員在本場結束三日後招開下一場所之番付編成會議。若有新入關取十兩力士或關取力士間昇等力士,等會議結束後立刻發表,其餘內容則在比賽前十三日才發表,此番付表由行司 (習司) 以相撲字之特殊書體約費時日左右書寫完成。

F.相撲部屋與親方──
江戶時代天皇特許江戶、京都、大阪相撲組之間相互連結之[相撲會所],而主事者謀議之房子即為[相撲部屋]。之後,現役力士亦在自宅收弟子兼主事之工作以為今日相撲部屋之來由。但並非所有為力士者皆可開相撲部屋招收弟子,需有[年寄]身分者。所謂 [年寄]並非指年齡老者,而是由協會認定成績優秀,有資格做[親方]者給予證明書方可為[年寄]。

六、土俵的介紹
►相撲力士比賽之場地稱為土俵,在6.7公尺正方的場地上用黏土築成60公分高,每邊5.45公尺的正方形,其四邊以32個草袋(俵)圍成,且上土俵部分由10個草袋築成[踏俵],4個草袋之[上俵],平台中間以20個草袋(其中,時鐘之3,6,9,12點方向處稍向外突為德俵),圍成直徑4.55公尺圓形,平台表面鋪細砂,全部費土42噸。

►圓圈內有兩條白紗,此為比賽前等待之線,長80公分寬6公分,兩線間距70公分。土俵場四根刺繡線,粗10公分長2公尺12公分(以前為2公尺1公分但因曾有力士高約兩公尺,故今改為2公尺12公分)重18公斤,名為房。顏色有黑(冬神玄武)、青(春神青龍)、赤(夏神朱雀)、白(秋神白虎),祈求四季豐收。

七、相撲的搏技要領
相撲技法全部有七十手,但實際用到的只有四十手左右。

【附錄】
※ 大相撲的力士的報酬(2006年1月修正、単位:日元円,年總額報酬:包括月額給与、年額賞与、特別手当、出張手当、力士補助金、力士褒賞金,上述是由日本相撲協會付予的,不包含個人私下所得,例:商品代言廣告、商業表演等)
横綱:45,510,000
大関:37,230,000
三役(関脇・小結):26,325,000
平幕(前頭):20,586,000
十両:16,221,000

※ 關協三場連續成績達到平均十一勝以上則昇為大關

※ 大關只要不連續二場敗績則不會降為下位
回上一頁   156人說讚 讚一個   關聯: 花燃   人氣:1807   回覆:0   編輯 關聯 刪除
留 言
暫無留言,歡迎留言.
留言
  • 請勿負面批評網友留言、藝人、長相。
  • 笑臉 笑臉2 YA 爆笑 笑到並軌 羨慕 冷靜 無感 竊喜 臉紅 疑問 冒冷汗 三條線 保密 驚訝 拋媚眼 失落 大哭 迷茫 生氣 敲打指責 睡著 滑稽 親親 慶祝
    貼連結 |

    聯絡我們   dorama.info